作为扎根基层的“法治前哨”,武南法庭始终坚守“小法庭、大作为”的初心,立足司法职能,深化“123456”工作模式,将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深度融入民间借贷纠纷源头治理,实现“纠纷预防有深度、多元解纷有力度、司法服务有温度”的基层治理新突破。2025年以来,法庭受理各类案件819件,办结687件,法官人均结案229件,同比提升28%;辖区民间借贷纠纷收案量同比下降23.9%,调撤率达68%,解纷效率与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。
针对辖区小微企业密集、农村借贷活跃的特点,充分发扬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优良传统,紧扣“矛盾不上交、平安不出事、服务不缺位”核心,确立“预防为先、调解为主、分层递进”工作主线,建立“排查—调解—回访”闭环机制,将“枫桥经验”转化为民间借贷纠纷治理的“武威实践”。2025年,召开民间借贷纠纷形势分析会8次,选取“高利贷”“虚假诉讼” 等典型案件开展巡回审判9场,实现“审理一案、教育一片”的良好效果。 依托“人民法院调解平台”与“人民法院在线服务”平台,构建起“线上数据跑路”与“线下精准服务”双轨解纷体系。法庭专门配设特邀调解员岗,年均线上线下开展调解超过300件,成功率达80%以上。法庭干警随身携带《民间借贷风险告知手册》,不定期开展“敲门行动”,重点走访空巢老人、个体工商户、返乡创业者等易涉借贷群体,指导群众规范书写借条、保留转账记录,从源头减少纠纷隐患137起,真正让司法服务“沉下去”,纠纷隐患“消下去”。 定期与上级法院、辖区镇政府、司法所、派出所联席会商,打造“政府+法院+企业”三方联动机制,共享涉诉当事人信息,整治“职业放贷”“套路贷”等乱象。主动延伸司法职能,深入辖区村落、社区、企业,通过“一对一”指导、“面对面”普法、“手把手”规范合同,帮助300余名群众掌握借款合同签订注意要点,筑牢纠纷“防火墙”。 法庭通过“调、立、审、执”四环节高效衔接,规范立案指引,积极推广民间借贷纠纷示范文本模板应用,坚持推行“一次性告知制度”和“首问负责制度”,做到让群众“最多跑一次”或“一次都不跑”。加强先行调解。严格《凉州区人民法院先行调解工作规则》落实,全力支持法庭常驻特邀调解员开展先行调解工作,鼓励和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方式解决纠纷。2025年以来,法庭先行调解成功79件,调解成功率达24%。做优审判环节。对涉企、涉群体借贷案件组成专业合议庭,邀请行业专家陪审员参与庭审,加强判后释法说理工作,涉企案件服判息诉率达85%。做实执源治理。强化诉前保全工作,筑牢“第一道防线”。推行“谁调判、谁负责”机制,加强执前督促履行力度,切实让当事人事心双解。2025年以来,法庭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为10.75%,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。 认真落实院内“周调度、月分析、季研判、半年小结、年度考核“五步工作法”,将审判执行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办案小组、细化到人,具体到周,庭室负责人通过结合立案通报、审管通报,强化对案件办理进程监督和动态跟踪,及时掌握办案进度,深入分析短板弱项,努力改变法官怠于办案或突击结案的惯性思维,积极培树法官均衡结案意识。2023年以来,法庭6个月以上长期未结案件实现动态清零,案件平均审理天数缩短至36天。 整合“法官调解+人民调解+特邀调解+行业调解+律师调解+行政调解”六方资源,构建起“专业支撑、基层渗透、柔性化解、行业协同”的多元调解体系,为民间借贷纠纷化解注入全维度赋能。2025年,法庭办结案件调解率62%,各类调解组织调解成功132件,成功率为52%。积极延伸司法服务触角,对物业管理、土地流转等方面存在的社会管理薄弱环节,发出司法建议3份,促进实现“抓前端、治未病”。
武威法院网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,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您是第 位访客
地址:甘肃省武威市 邮编:737100 E-mail:jczjfy@163.com
武威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办 陇ICP备10200000号 甘公网安备 6206000200014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