诉源治理是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延伸,是以预防和解决纠纷为主要职能的社会治理,其意义在于“防之于未萌,治之于未乱”。诉前调解工作是多元解纷、诉源治理的有力抓手,诉前特邀调解员更是促进这项工作的重要因素。
党委领导
为诉源治理筑牢“保障网”
党的领导是推进诉源治理和诉调对接工作的根本保证。近年来,武威市古浪县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从解决群众“急难愁盼”入手,以“小调解维护大和谐、小普法深化大法治、小平安构建大平安”工作理念为引领,群众幸福感、安全感、获得感不断增强。今年8月,县委政法委联合县法院,在县综治中心挂牌成立诉前调解室,先行先试搭建“一站式”诉调对接综合服务平台。
古浪县法院按照诉前调解工作要求,加强案件诉前审查,精准识别纠纷性质,以“诉前调解+简案简审+繁案精审”模式,合理分流案件,推进矛盾纠纷分类办理、及时化解,形成了非诉机制在前、法院裁决终局的解纷模式。同时,为深入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,推动案件繁简分流,破解案多人少困境,县法院按照省、市法院部署要求,成立新型审判团队,团队运行以来成效显著。
精细管理
为诉源治理打牢“基本盘”
近年来,古浪县聚焦“矛盾纠纷调解机制、强化精准管控、用好信息化数据、疏解群众情绪、创新激励保障”,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。2022年,县委政法委联合县法院面向社会聘请15名特邀调解员,成立特邀调解团队,全面开展诉前调解工作。县法院出台《古浪县人民法院诉前调解工作规则》《古浪县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行为规范》等4项制度,从制度层面完善管理监督。
同时,加强特邀调解员日常业务指导和培训,提高特邀调解员调解技巧、调解平台应用能力,通过个案补助机制,充分调动特邀调解员工作积极性,为做强做好做实特邀调解工作夯实了基础,逐步形成了非诉机制在前、多元调解在先、法院裁决在后的解纷模式。
能动司法
为诉源治理注入“源动力”
“本案在调解过程中,经特邀调解员主持调解,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如下协议:宋某给付范某辣椒苗补偿款15000元,当庭支付。”宋某和范某均系外地来古商贩,且都是老乡,在收购辣椒苗过程中发生纠纷。10月19日,在特邀调解员的悉心调解下,这起买卖合同纠纷得到圆满化解,双方化干戈为玉帛。这是古浪县法院诉前调解工作的一个缩影,至目前,县法院通过诉前调解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32起,诉前调解成功率72.31%,大大减轻了当事人诉累,缓解了法官办案压力,有效预防了矛盾纠纷激化升级。
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就必须要把能动司法贯穿审判工作始终,抓实“公正与效率”,做实为大局服务、为人民司法,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诉源治理体系,加强与司法行政、公安、检察机关对接沟通,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,及时排查化解涉诉涉法信访案件和矛盾纠纷,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并化解突发性、常见性矛盾纠纷,使矛盾止于萌芽。
联动发力
为诉源治理提供“加速度”
诉源治理是一项系统性、全局性工作,是共建共治共享的“大合唱”。为此,县综治中心加强横向沟通和纵向联动,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,制定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实施方案》,建立工作联络、会商研判、联席会议、精准派单、司法确认、案件回访、群众监督等18项制度机制。
此外,古浪县法院还联合县妇联、县工会,成立“巾帼工作室”“法院+工会”劳动争议诉前调解室”,加强“情、理、法”调解手段综合运用,推动婚姻家庭纠纷、劳动争议纠纷多元化解,并统筹信访、自然资源、住建、人社、民政、司法、公安等部门和站所,形成诉前调解工作合力,为诉源治理提供“加速度”。